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大学化学专业于1937年设立并开始招生,2007年入选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云南省重点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定位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适应面广、有理想、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型专业人才。化学专业依托云南大学化学学科开展人才培养,化学学科为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是云南高峰建设学科,1981年获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硕士授权,2003、2011和2012年又先后获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
云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4年,依托学校七十余年化学学科积淀,结合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优势,形成涵盖本科至博士学位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制药工程专业依托药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制药工程、药物化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进行建设。专业历经二十年发展,相继获批云南省特色专业(201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云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2019),并于2...
云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力推进“三全育人”,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和国际视野、能解决化学工程实际问题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建于2010年,本专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为奋斗目...
云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以下简称高分子)专业创办于2013年,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并正式招生,为云南省开设该专业的首批高校之一。高分子专业以云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硕士点下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云南大学的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为支撑,依托云南大学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资源化学与化工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等高水平平台开展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基础厚实、条件优良。高分子专...
2022年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硕士专业接受调剂生,拟调人数以云南大学研究生院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信息为准。无机化学(约14人)、分析化学(约3人)、有机化学(约19人)、物理化学(约10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约13人)、化学工程专硕(约29人)、生物与医药专硕(约50人)、药物化学(约14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约5人)。调剂实施办法我院将及时发布,请各位考生关注。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4月1
云南大学化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报告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云南大学化学学科创立于1937年,老一辈化学家赵雁来、曾昭抡、黄子卿、孙承谔、张青莲、赵树年、戴树珊等先生先后在学科任教,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科于1981年获得了国务院首批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2003和2006年先后获得了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和2011年先后获得了云南省首个有机化学和...
疫情防控22种违法违规行为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小区、超市、菜市场、酒店等公共场所,拒不配合管理人员的劝导佩戴口罩;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三十条,构成...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第一阶段复试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加强学校疫情防控,保障广大考生和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疫情期间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平稳有序,根据教育部、云南省、学校有关通知精神,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根据学校要求,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年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于2022年3月25日至3月29日,先进行各...
化工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课程补缓考安排(2月23日至2月25日考试课程)开课单位: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时间地点考试科目总人数监考3月13日 8:30-10:30 格物楼2栋2107工程制图(4) 普通化学原理(24) 功能高分子材料(2) 共30人李琳,代智3月13日 10:50-12:50 格物楼2栋2107物理化学A(1)(5) 共4人李琳3月13日 14:00-16:00 格物楼2栋2107仪器分析(17) 仪器分析B(13)共30人李琳,代智备注:1、未选课及期末缺考者...
石永刚(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分析化学团队:分离分析团队主讲课程:《仪器分析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电子信箱:yonggangshi@ynu.edu.cn受教育经历及工作经历: 2021-至今,副教授,云南大学2018-2020,师资博士后,云南大学2014-2018,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领域和兴趣: 功能性有机小分子、超分子荧光/磷光材料在多重刺激响应、生物成像、发光器件及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代表性科研论文:1. Bi Xingqi, Shi 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