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理解中国“读书会读书笔记总结
2018年5月11日,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2017级研究生无机、物化的同学在文渊楼317参加了班级举办的“理解中国”读书会。
活动开始前同学们都花时间阅读了与理解中国相关的书目,并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在这次读书会中积极准备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刘彦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给大家介绍了“理解中国”系列活动。包括阅读活动,高端学术讲坛,学术论坛,暑期研究生服务团等。希望借这次读书会的机会,让大家沉静下来看一些书,并通过交流,互相学习,获得启迪。
物化专业的刘畅、张双鹏、张正琼同学分别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读书体会。
刘畅同学阅读的是张召忠的《走向深蓝》,他还专门将这本书带去,给同学们分享。这本书由一个拥有41年军龄的海军老兵所书写,介绍并提出了什么是海洋、海权、海魂,以南海问题为例,探讨了当今中国周边与其他国家的海洋领土争端,从世界来看,最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海洋国家,最发达的城市基本都是沿海城市,不重视海洋、不注意开发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国家不可能强大。从我国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孔雀东南飞已形成大势,沿海地区和城市比内地要发达,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现代化程度要高得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开发海洋和利用海洋。15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海洋大国、海军强国和航海大国,但就在将自己宝贵的航海经验和火药技术等传授给西方,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这些先进技术进行海上掠夺和对世界进行瓜分与侵略的时候,我们却关闭了国门,奉行禁海政策。结果,中国在世界海洋大竞争的第一个回合中失败了,失去了一个本不应失去的宝贵的历史机遇。近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睁眼向洋看世界,中国才逐渐打开国门。
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和航海大国,虽然具有非常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但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和愚昧,终于在世界性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大竞争中失去了第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主动放弃了传统的海洋大国地位而固守于近海沿岸和陆地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一个驰名于世的海洋大国,在16世纪以后,面对欧洲海军列强从海上来的侵略,却没有任何反击之力,致使荷兰、西班牙等西方殖民主义者在抢占台湾之后,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又派出强大的海军舰队,轻取广州、香港和澳门等地。从此,中华民族陷入被帝国主义海上列强任意侵略和宰割的境地。
所以,中国应该加强海洋边防,施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展海上贸易,成为海洋强国。
张双鹏同学给大家分享了《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李光耀,新加坡华人,为新加坡首任总理、曾任国务资政以及内阁资政。为新加坡的独立及崛起做出卓越贡献,被誉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仅是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一,也是现今新加坡政坛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书共分为10章,展望了中国的未来,评价了美国的未来,还有印度的未来,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未来,总结了新加坡成功的原因,为理解当代中国,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思考。通过他的介绍,同学们受益匪浅。
张正琼同学给大家分享了《中国政治思想史》这本书中的《近代的政治思想》一篇文章,对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想状况,那个时代的困境与当时人们的思想与行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她举了书中的一个例子:当时的一个大思想家——龚自珍,他的思想,最重要的点有二:(一)他知道经济上的不平等,即人们的互相剥削——经济上的剥削,是致乱的根源。(二)他总觉得当时的政治,太无生气;就是嫌政府的力量,不足以应付时局。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政治是一个能静而不能动的政治。
从同学们的读的书的种类来看,大家都关心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战略,中国的未来。都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理解中国。作为研究生,大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增进交流,增长见识。
撰稿:孙燕
拍照: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