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柑橘属药材资源作为药食两用中药、中药类保健食品原料或一般药用药材,因其多种活性成分及生物功效,广泛用于改善胃肠动力障碍及治疗呼吸性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其中,因其主要黄酮类成分展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使得该类药材在天然保健食品开发利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该类药材化学成分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关联分析尚未被系统研究。
近期,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天然药物研究与应用转化中心罗晓东团队2019级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何英杰等,对国内十种主要的柑橘属药典药材或地方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判别,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开展研究。采用UHPLC-Q-TOF/MSE分析了十种柑橘属药材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差异。并基于特征碎片离子及离子丰度差异,在-ESI模式下建立了黄烷酮-7-O-芸香柚皮糖苷和黄烷酮-7-O-新橙皮糖苷的系统判别方法,使该类化合物基于高分辨质谱可被快速准确地判别归属。同时,开展了总多酚、总黄酮、DPPH、ABTS和FRAP的测定,表明了该类药材的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陈皮、橘络、代代花、化橘红、香橼、佛手等药食两用中药在H2O2诱导的RIN-m5F细胞中,通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强度(p < 0.01),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 < 0.01),展现出显著的抗氧化能力。枳实、枳壳、青皮等中药类保健食品原料抗氧化活性次之,橘核最弱。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其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种类密切相关。
该研究为柑橘类药材作为药食两用药材、中药类保健食品原料或一般药用药材的化学鉴别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借鉴。相关成果以“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phytochemicals among ten citrus herbs by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antioxidant properties”为题在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上在线发表(https://doi.org/10.1002/jssc.202000335)。研究得到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人才引进项目、云南省科技厅—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联合基金重大项目(2019FY003004)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