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了更好的响应我校共建双一流的号召,推进我院本科生教学和管理工作,我院于11月23日18:30~20:30在呈贡校区化工楼2312举行以“展望新时代,共建双一流,实我中国梦”为主题的本科生座谈会。此次参会的老师有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党委书记熊杰老师、院长曹秋娥老师、党委副书记刘世熙老师、副院长蔡乐老师、高诚伟老师、王林老师、姚瑰妮老师、王继亮老师以及本科生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共计60余人。
熊杰老师主持了这次的会议。她说这次会议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更多学校和学院之后的建设,同时也让学生们反映问题。
首先,曹秋娥院长认真仔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分为三个目标走:第一,到2020年,教育部对“双一流”大学有一次滚动考核。同时2018也会有一次中期考察。所以,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我们学校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研究型大学。第二,到2030年,整个大学的综合能力有显著提升,进入全球工程系统。第三,到21世纪中叶,我们学校要有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绩效为杠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办学建设。曹院长为学生介绍到,学校现有两个一流学科——民族学和生态学,以后增加一个一级学科——天文学和三个学科群。院长强调“生命分子与科学群”将为我们学院的办学能力提供很大的帮助,化学学科受学校重视并鼎力相助其它学科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曹院长介绍到,“双一流”建设最重要的是一流人才的培养,而一流学科的建设将会带动一流人才的培养,有找工作新优势——达到质量优的目标。曹院长还介绍到学校之后对于教师考核会有新的方法,以教风带学风;同时也要严格考风,严抓作弊,以考风带学风。对于我们学院,曹院长说以后会把老师分为教学和科研两个模块,让老师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本科生更多的参与科研和参加各种竞赛。院长在发言最后感慨到:近年来,我们学院推免生所去的学校不够好,是否是因为学生的质量下滑了。
接着,高诚伟老师作为刚刚退休的教师,为大家讲了他自己最近最深刻的感慨:一、学风问题。高老师认为现在本科生的学风不是很好,没有一定的主动性,也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时高老师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大学。有的同学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同学说为了找到好工作……高老师听完后说,其实上大学是为了来学做人的,不是单纯来学知识的。二、什么是人才。高老师说人才是站着能说,坐下能写,做出去能吃苦干活,实实在在的人。老师还说人要有三“心”二“意”——仁爱、孝顺、敬畏之心,大局和责任意识方可成事。三、成功三要素:平台、贵人相助、自己的能力(核心)。高老师希望同学们真正认识自己,有自己的目标,要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争。
最后,熊书记让同学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个大四的同学说,我们学院的实习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跟昆工的比起来不是很好。王继亮老师对此做出回答:我们学院也发现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改善。但是我们学校与昆工相比不一样,我们去实习要学到的东西与他们的不一样。当然等之后学校经费拨下来之后我们学院会加大实习的实践性。
一个同学说:“我们学院的建设越来越好,我们是相当开心的,但是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学习的机会很少,科研能力差。同时老师们在平时可以为同学们多介绍一些自己的科研项目,促进学生去参与科研。”对此,曹院长回答到,之后学校的二期工程建完后我们学院有更多的楼栋,将解决两地办学的不便,为本科生提供实验机会。高诚伟老师补充到,学生应该主动积极的去网页上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从而主动去询问老师能不能跟随他进行科研。
最后,熊杰老师说这样的座谈会以后会常常进行的,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同时同学们有什么事也可以私下跟老师们交流,比如感情、学业等都是可以的。最后,座谈会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