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近日,第五届云南大学研究生东陆英才奖学金评选落幕,各大奖项新鲜出炉。一直以来,东陆英才奖学金的评选都是校园热点,其中,杰出奖的归属更是备受全校师生关注。此次,共有3个团队获得了此奖项的团队杰出奖,来自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药用植物分离分析团队便是其中之一。获奖的背后,这个团队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记者带着疑问和好奇走近了他们。
实验室,就是他们的家
在散发的刺鼻溶剂气味的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尹田鹏,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生。他是药用植物分离分析团队的负责人,整个队伍的核心,同时,作为大师兄,他也在各方面无私帮助着师弟师妹们,董建伟、邢赟、李莹三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实验室、宿舍、食堂。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做什么都在一起,一起去打饭,一起回宿舍,放假一起去爬山、看电影,我们是一家人,而实验室就是我们的家。”尹田鹏说。在这个队伍里,最没有时间观念的就是李莹,并不是说她没有时间观念,而是一做起实验来,她就忘记了时间,以至于每天回宿舍都是踏着宿舍关门的点回。因此,李莹的室友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十二点”。面对每天重复如一的生活,面对实验的一次次失败,面对论文的一次次退稿,他们从未产生放弃的念头,这种外人看来单调乏味的生活,他们一过就是三年。也似乎正印证了这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便不会觉得辛苦。
团队的力量,让他们走的更远
三年中,他们主持云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申报专利4项,共发表18篇SCI,其中17篇英文。谈到学术研究时,董建伟的话语里满是快乐,似乎没有了科研路上的艰辛。作为团队里的二师兄,董建伟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为整个团队默默贡献,发光发热,甘当“第二提琴手”。当记者感叹他们辉煌的学术成果时,董建伟谦虚的说:“我们取得的成绩,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丁中涛老师,作为我们的导师,是他帮助我们把握大方向,告诉我们是该在地上种西瓜还是土豆。而尹师兄则具体做了很多基础工作,为我们铺就了科研路上的平坦道路。对于搭建这个团队,师兄真的功不可没,原本他自己的科研任务就已经很重,但还是悉心指导我们,传授经验。所以,我也理所应当跟随师兄,带好两个师妹。”本科学微生物的邢赟,因为学科间差异,对实验室里的一切都很陌生,有时甚至会把溶剂都搞错。“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一直犯错,但团队并没有抛弃我,而是鼓励我,帮助我,让我渐入佳境”,邢赟说。团队的力量,让他们在科研路上,披荆斩棘,屡创佳绩。这一切,源于他们对团队的信任,对团队的不离不弃。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个团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心怀感恩,立志前行
今年7月,尹田鹏、邢赟和李莹三人就将毕业离校。会泽院、映秋院、银杏道,这一处处校园美景,都让他们感到留恋与不舍。与团队相处的三年时间,更是让他们倍感珍惜。“在东陆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我们永远的美好记忆,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师兄的无私帮助”,李莹感慨到。未来,尹田鹏和李莹也将走上高校教师的岗位,他们表示,作为云大人,一定会牢记“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为人师表,潜心科研,为母校争光!
撰稿:吴明飞 熊恩顺 摄影:吴明飞 编辑:李哲
转自:云南大学新闻网
http://www.news.ynu.edu.cn/xysd/2016-06-23/0-6-11071.html